导读 晶体管,到底是谁发明的 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晶体管的诞生,对于人类科技发展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它拥有电子管的能力,却克服了电子管的缺点。从它诞生的那一刻,就决定了它将实现对电子管的全面取代。
进入50年代,晶体管发展进入了井喷期。晶体提纯技术、光刻技术等全面爆发,可以说是日新月异。
在产业落地方面,AT&T旗下的制造部门西方电气公司很快实现了晶体管的量产。它被广泛应用于电话路由设备、电路振荡器、助听器、电视信号接收器。

正在生产晶体管的工人
1953年,首批电池式的晶体管收音机投放市场。上市之后,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,销售火爆。
1954年,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在美国空军投入使用。其运行功耗不超过100W,体积不超1立方米,相比当年的ENIAC有天壤之别。
被誉为超级电脑的TRADIC
1954到1956年,全美国共销售了1700万个锗晶体管和1100万个硅晶体管,价值约5500万美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最开始,贝尔实验室是晶体管技术的专利拥有者,也是技术的主要掌握者。后来,因为美国反垄断法的原因,贝尔实验室将半导体专利主动授权给其它厂商。这进一步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普及。
后来不断壮大的晶体管家族
1956年,肖克利、巴丁、布拉顿三人,因发明晶体管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三位大佬,名垂青史
事实上,此时,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创始团队早已分崩离析。
晶体管研制成功后,因为不爽肖克利的打压,沃尔特·布拉顿申请调换了部门,去了别的研究组。
1951年,约翰·巴丁从贝尔实验室离职,前往伊利诺伊大学,成为一名教授。后来,因为自己在超导领域的贡献,又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。
1952年,高登·蒂尔离开,加入了德州仪器,帮助这家企业成为日后的半导体巨头。
1954年,肖克利在贝尔实验室也待不下去了,跑到加州理工学院教书。再后来,1956年,他来到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,在一个名叫Palo Alto的小城市(后来是硅谷的一部分),成立了“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”,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事业。
谁也没想到,若干年后,肖克利的老毛病又犯,逼走了自己的八个徒弟,再次成为孤家寡人。
他的八个徒弟,也就是著名的“八叛徒”。“八叛徒”出走后成立的仙童半导体(Fairchild Semiconductor),不仅开创了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格局,还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。(关于他们的故事,可以看这里:
仙童传奇
)
“八叛徒”,芯片产业的八位大神
好了,以上就是关于晶体管诞生的故事。限于篇幅,这篇文章没有详细介绍晶体管的技术细节,以后再找机会专门介绍吧。
内容比较长,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。下期文章,小枣君将给大家讲讲集成电路的诞生,诺伊斯和基尔比的专利大战。敬请关注!
—— 全文完 ——
参考文献:
1、《半导体简史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,王齐、范淑琴;
2、《电子技术发展的里程碑——晶体管的发明》,科学24小时;
3、《芯片破壁者:从电子管到晶体管“奇迹”寻踪》,脑极体;
4、《晶体管发明往事:误打误撞,反目成仇,共享诺贝尔奖》,詹士,量子位;
5、《第一块晶体管背后的故事》,中科大胡不归;
6、百度百科、维基百科相关词条。
1、行业最新白皮书、研究报告汇总(全年持续更新)
2、鲜枣课堂原创的课件(PPT源文件,完全授权使用)
3、通信领域大量的思维导图
4、一些优秀的通信学习资料
6、每日通信行业新闻简报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